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CPI扭转同比下降趋势,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2%; PPI同比涨幅继续收窄,今年首次环比上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创2024年3月以来最高涨幅。受访专家认为,国庆、中秋推升服务价格,产能管理推动光伏、电池制造等行业供需关系持续改善。物价总水平企稳回升,表明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发挥作用内需加速复苏,经济周期进一步畅通。 10 月份核心 CPI 涨幅扩大,CPI 较 9 月份同比下降 0.3% 上涨 0.2%,主要受到食品、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9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鸡蛋、鲜菜价格同比降幅在7.3%至16.0%之间,降幅均收窄。受10月份国庆、中秋节需求增加拉动,部分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如新鲜蔬菜、羊肉、生鲜水果、虾蟹、牛肉等价格,环比上涨0.5%至4.3%。 “食品价格总体好于季节性,环比涨幅高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蔬菜、水果是主要支撑品类。”文斌池中国民生银行经济学家对上交所记者表示。 10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连续第六个月扩大,创2024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服务价格较3月份逐步回升,10月份同比上涨0.8%。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丽娟表示,10月份,国庆、中秋假期出行需求旺盛。酒店住宿、机票、旅游价格比上月分别上涨8.6%、4.5%和2.5%。增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 10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其中,黄金首饰、铂金首饰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0.3%和46.1%。非常。 “核心CPI的持续上涨清楚地表明,在消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水平波动较大的短期干扰后,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复苏势头相对稳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著名高级研究员庞明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PPI今年以来首次上涨。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9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收窄。董丽娟表示,重点行业产能管理持续推进,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例如,随着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和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光伏设备及组件制造商价格同比下降制造、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分别收窄1.4、1.3和0..7%的Porient。 10月份,PPI环比上涨0.1%,较9月份持平,为今年以来首次上涨。 “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非单一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10月份PPI环比好于市场预期。”文斌对上交所记者表示。供需关系的改善推高了煤炭、光伏等部分行业的价格。数据显示,10月份,采矿及洗煤业价格环比上涨1.6%,煤炭加工价格环比上涨0.8%,光伏设备及组件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6%,均连续两个月以上上涨。近期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10月份国内有色金属开采及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3%,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旋压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2.4%。预计价格将会回升。从8月份以来的物价走势看,CPI同比下降0.4%回升至上涨0.2%,PPI同比降幅从2.9%收窄至2.1%。价格呈现企稳回升趋势。专家认为,近期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5000亿元,现有及追加政策持续落实,“卷入”竞争全面纠偏持续推进,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见效,物价有望进一步企稳,价格中枢有望上行。温斌认为,下一阶段,CPI有望从低位回升,呈现出““粮食强、能源弱、核心稳。”随着南方腌制周期的到来以及集团生猪企业生猪出栏计划的减少,猪肉价格或将小幅反弹。气温下降将导致供给减少,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受去年同期食品价格基数大幅下降影响,今年11月食品C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从近期政策动向来看,反内卷政策对汽车价格的支持影响预计将持续,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有望改善,服务价格同比上涨仍将是浪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庞明认为,在宏观政策继续保持支持、市场信心回升的背景下,继续复苏,整体中心价格将达到温和上涨的新水平。下一阶段,CPI预计将进入温和上涨通道,P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环比降幅或将维持弱平衡。
(编辑: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