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本周,中国硬核实力再次刷新荧屏
2025年11月7日 07:1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一第一,本周我国首次在航天、工程建设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就,中国科技、中国实力再次刷新屏幕。我国飞船首次观测星际物体,天问一号传回新图像!近日,天问一号轨道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成功观测星际天体图集。这也是中国航天器首次观测到星际物体。同时。 Atlas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重要拓展任务。探测器的使用微弱天体观测中心为天问二号进行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零8个月,状态良好。 11月6日上午,首座双层斜拉悬挂协同体系大桥建成通车,铜陵长江三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首座双层斜拉悬挂协同体系桥梁,解决了超大跨度和结构刚度的技术难题。大桥全长11.88公里,主跨988米。这是一座公路铁路桥。油田建成通车,区域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得到优化提升,全长641公里的G3京台高速公路安徽段全面实现高速通达。我国发布世界第一第一个海洋环境智能多模态模型。 11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全球首个典型深海生境多模态模型——“深海生境智能认识与探索多模态模型”。 “深海栖息地智能理解与探索的多模态大模型”是“联合国海洋十年”数字深海共同栖息地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成果。该模型具有深海深度智能认知、深海栖息地全局智能还原、管理决策方案生成、沉浸式认知导航等功能。完成了深海海山、热液区智能认知系统建设。我国“精准中国”北斗产业持续产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11月6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研究院中国测绘协会在第二届测绘地理信息发布会上发布了《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综合指数持续上升,多领域应用渗透率持续扩大。到2024年底,我国将有50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其中北斗二号卫星15颗,北斗三号卫星35颗。北斗规模化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新阶段。目前,全国88个北斗声站数据接入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为全球天气预报持续产出“中国精准”。制片人丨制片人郑宏丨王硕策划|编辑:冯淑琪 |翟子豪评论 |陈卓然(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或: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