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8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资本市场体系要增强包容性和适应性,完善资本市场规范投融资功能”。这一重要说明,为下一阶段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明确了方向,确立了行动规则。投资和融资是资本市场上同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融资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投资回报湖南只有不放松资本市场改革并着力完善协调机制投融资主力才能真正发挥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主要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无穷的金融动能。一方面,融资侧改革的关键是从“规模扩张”走向“精准融合”,其主要在于资本市场覆盖面和覆盖面的全面提升。近年来,资本市场围绕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从“科创16条”等政策组合聚焦科技企业需求,谈完善科创板“1+6”制度体系和实施科创债券ETF;从三家未盈利企业成功上市到科创板10月28日,到即将启动实施深化企业成长性市场化改革……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新产业、新业态、新业态成长提供更加贴切的融资支持。目前,从主板的大蓝筹、科创板的“硬科技”、创业板的“三创新、四创新”,到北交所的“专家、特创新”、新三板的培育基金,各个阶段的企业都可以找到匹配的融资平台。这种“精准普惠”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提高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从投资改革的角度来看,其主要任务是培育和吸引中长期资金,营造“长钱、长投”的健康生态。融资端的活力离不开投资端的支撑。只有建立中长期资金愿意进入、能持续、能增值的市场环境,融资端的活水才能源源不断。去年9月,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的指导意见》。市场》,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解决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较差、引领作用不足等问题,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今年以来,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以保险资金、养老基金为代表的企业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成为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券商及长期资金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合计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日前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公募基金。深入开展金融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考核全面实施。”要知道,随着制度环境不断改善,中长期基金将越来越发挥资本市场“镇流器”、“稳定器”作用。的c资本市场是一个符号共荣的生态系统。迈向以投融资协调为主要理念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编辑: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