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李万晨曦 近日,我国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又传出好消息:10月14日,据中国淄博科技有限公司消息,该公司申报的“先进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固态电池中试平台”成功入选2025年第一批成都区先导试验认证名单。10月13日,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 在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固态金岩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2GWH生产线的设计已开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批量开发迅速涌现,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固态电池材料作为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价格走势都备受关注。相关上市公司的前向布局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固态电池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 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有色金属工业稳定增长工作计划(2025-2026年)》,明确提出“以集成电路、工业主板、低现实经济、仿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平稳发展”。开展高无序产品、碳化钨、全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验证应用,推动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金属合金等切削材料的创新应用。地方层面政策也有针对性。今年7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落实广东省2026年省级重点制造任务保障专项资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的通知》中提到“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包括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和储能电池等。 材料;上海市嘉定区经委、上海市嘉定发展局印发的《嘉定区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今年5月,国家财政局提出“鼓励全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按批准研发投入的10%给予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同时,我国科学家在固态电池基础材料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扫清产业化重大障碍:10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发出一种负离子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液与锂电极难以紧密接触的问题。 9月,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中科院利用聚合物分子设计的灵活性,在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导电功能的乙氧基和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制备出与分子尺度的界面整合。新材料。在主要高纯固态电池材料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产业链上市公司关注度持续升温。据东方财富精选统计,截至10月15日,9月份以来已有50家固态电池(材料)相关企业接受了机构密集调研。在投资者联络平台上,公司的产品研发、量产状况、企业合作发展等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深圳市新洲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合资公司深圳新源邦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建立了全体系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研发、测试和生产平台,并已实现百吨级批量生产和销售。定制反馈器很好。公司积极与下游客户合作,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应用,并根据未来客户需求积极布局产能,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截至目前,新洲邦(含子公司)已申请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30余项。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西力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多家固态电池企业就锰酸锂在半固态或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进行合作。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取得突破。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电池的电池产品目前正处于产品样品评估和优化阶段。北京智帆沿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梁振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上市公司要能抢占主线,处理好电解液离子电导率、界面界面等问题,加速结果的转变;共同打造上下游供应链,共同推进专利和标准建设;打造半固态、全固态两线并行策略,优先拓展细分场景实现规模化,为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